量子计算机首次攻破银行级加密!谷歌“梧桐”芯片震撼全球科技界

· 头条

> 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市凌晨4点,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爆发出一片压抑已久的欢呼声。

---

**今日科技头条·全球独家快讯**

美国加州圣巴巴拉市凌晨4点,谷歌量子人工智能实验室爆发出一片压抑已久的欢呼声。

实验室中央的低温恒温器指示灯由蓝转绿,屏幕上跳出一行改变人类安全基石的运算结果:

**量子计算机首次成功分解2048位RSA加密整数**。

这项成就依托谷歌全新研发的1024量子比特超导处理器“梧桐”,在接近绝对零度的2.8K环境中运行著名量子算法Shor算法,耗时仅8分17秒便攻克了当前互联网广泛使用的顶级加密壁垒。

> “这并非科幻电影情节,”首席工程师埃琳娜·罗德里格斯手指仍在微微颤抖,“梧桐芯片将理论推进到现实。”

---

### 01 破壁时刻,传统密码学基石动摇

今日凌晨的突破性实验,标志着量子计算对经典加密体系的实质性碾压。

**RSA-2048加密算法**作为全球银行交易、政府通讯、数字证书的“黄金护盾”,其安全性建立在大数分解的极端计算复杂度上。

传统超级计算机需耗时约**300万亿年**才能完成的任务,在“梧桐”量子芯片的并行运算能力下,压缩至咖啡冷却的时间。

“梧桐”芯片架构采用创新性“可调谐耦合器”设计,量子比特间串扰误差降低76%,相干时间突破150微秒——正是这些关键参数跃升,使复杂量子算法首次在千级比特规模上稳定运行。

密码学界权威张薇教授在紧急采访中直言:“这不是演习。RSA这座大厦的承重梁已被量子力学撼动,重建安全体系的时间窗口正在快速关闭。”

---

### 02 算法革命,Shor的预言终成现实

本次突破的核心武器——**Shor量子算法**——早在1994年便由数学家彼得·肖尔提出。

该算法利用量子叠加态并行测试所有可能的质因数,将指数级复杂度的分解问题转化为多项式时间可解任务。

理论虽美,实现维艰。此前最高纪录仅分解过**21位数字**(2019年IBM成果),而现实世界广泛应用的正是2048位密钥。

“梧桐”芯片的1024量子比特阵列构成强大运算引擎,其量子门保真度达99.92%,使Shor算法首次跨越实用化门槛。

谷歌团队特别开发了量子错误缓解协议“凤凰”,在噪声干扰下仍保持高达73%的有效运算精度。

> “算法需要物理载体才能释放威力,”肖尔本人在邮件回复中感叹,“梧桐的诞生,让三十年前的数学构想化作真实世界的规则改写者。”

---

### 03 全球冲击波,安全体系紧急重构

加密技术提供商Gemini Security今晨股价暴跌62%,而量子抗性密码学企业QuSecure则暴涨210%。

五角大楼已启动“量子防御黎明计划”,欧盟宣布追加20亿欧元量子安全研究基金。

我国“九章”光量子计算团队负责人潘建伟院士表示:“虽然技术路径不同,但中国同样将加速推进抗量子密码标准研究。”

目前国密局推荐的**SM9算法**和**格基密码**技术被普遍视为应对量子威胁的核心方案。

金融行业首当其冲。SWIFT国际结算系统宣布成立量子安全工作组,摩根大通技术官警告:“三年内,所有金融系统必须完成量子安全升级。”

---

### 04 未来战争,量子霸权争夺白热化

“梧桐”芯片的突破性进展,将全球量子竞赛推入新阶段:

- **IBM**计划2026年推出含噪量子计算机“Condor”(1121比特)

- **中国科大**“祖冲之号”超导系统已实现600比特纠缠

- **欧盟**量子旗舰项目启动十亿级量子网络建设

技术伦理争议随之爆发。斯坦福大学安全实验室主任凯尔·詹森警告:“当量子破译技术扩散,现存所有数字档案将变成透明保险箱。”

联合国将于下周召开首次量子安全特别会议。

---

### ▶ 专家紧急建议(普通用户必读)

量子计算机尚未具备大规模攻击能力,但需提前防范:

1. **金融机构**:立即测试部署后量子密码(PQC)解决方案

2. **企业用户**:2026年前完成敏感数据量子安全迁移

3. **个人用户**:暂无需恐慌,但避免用RSA加密存储绝密信息

---

**后量子时代已拉开帷幕**

当谷歌工程师们用热咖啡杯暖手时,屏幕上那道分解完成的2048位数字仍在闪烁。

实验室外晨曦初现,太平洋另一端的数据中心里,万亿次经典计算仍在忠实地守护着尚未升级的加密屏障——但倒计时的滴答声,已然在量子比特的叠加态中震荡回响。

> 历史的分水岭往往诞生于寂静的实验室中,

> 当1024个量子比特同时翻转,

> 旧时代的安全神话如沙堡般坍缩。

> 人类再次站在技术伦理的悬崖边——

> 我们创造了破解终极密码的钥匙,

> 却不得不争分夺秒铸造新的盾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