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说稳定币法案的成行体现了美国病急乱投医的心态

· 快讯

据央视新闻报道,当地时间7月17日,美国众议院通过了《指导与建立美国稳定币国家创新法案》(简称天才法案,308:122),并于18日由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,标志着美国首次正式确立数字稳定币的监管框架。

同时,众议院还通过了《2025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》(简称清晰法案,294:134),之后还将送往参议院审议。

《反CBDC(即美联储数字货币)监控国家法案》未单独表决,其中的核心条款比如禁止美联储未经国会授权发行央行数字货币(CBDC),最终被纳入国防授权法案(NDAA)。

美国对稳定币加强监管是几个意思?

我们使用的硬币和纸币,是去中心化的货币,但只能面对面支付不能进行电子支付,而信用卡或手机支付的货币,虽然可以进行电子支付,但却是中心化结算的(拥有特权),这让很多人觉得特别的不爽。

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货币(也叫加密货币)发明的初衷,就是为了获得一种去中心化的同时还能进行电子支付的货币,数字货币诞生至今在技术上被证明是成功的,但是没想到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

我们现在终于明白去中心化就意味着失去效率,要想追求效率就必须放弃去中心化,而货币就是为提高交易效率而生的,失去效率的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成为货币,其本身也会失去大部分价值。

因此尽管数字货币达成了初衷,既有去中心化的能力,也能进行电子支付,但只要不是中心化运行,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货币,其价值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。

不过谁也没想到,为此而发明的区块链加密技术经历了最大的考验,被认为是值得信赖的,在此基础上运行的数字货币是安全的,同时也是可信的,其中的带头大哥比特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。

稍微解释一下,区块链形象点来说就是一部账本,可以记录所有被认为合规的转账信息,还可以做到完全公开(公有链)并且不能被篡改。

这样如果持有数字货币,大家就放心了,不用担心像信用货币那样不断注水稀释,具有保值功能,也不用担心字面意义上的小偷和强盗,安全性甚至高于电子支付的信用货币,因为没有了特权。

所以,数字货币没有按照当初的设想成为真正的货币,但却成了令人放心的价值储藏手段,前提是完全公开账本的公有链数字货币(并非所有数字货币都是公开账本的,也有不公开账本的,比如数字人民币就不是公有链)。

《天才法案》表面是对稳定币加强监管,但实际上将促进稳定币的爆发性增长。

为什么这么说呢?

数字货币中心化运行有两种途径,一种是去中心化运行(公有链)但依赖中心化的交易所进行交易,以提高效率;另一种是完全中心化运行和交易(非公有链),这才是效率最高的,而稳定币就是一种非公有链数字货币。

公有链具有很高的可信度,这是非公有链不可比拟的,但是公有链是没有特权的,换句话说就是赚不到什么钱,俗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,亏本的生意无人做,所以公有链没什么搞头,要搞就搞非公有链,但问题是可信度又不够。

而《天才法案》就是靠官方的监管背书,客观上提高了非公有链的可信度,虽然仍不如公有链那么高,但已足够让大多数人相信了,这么一来稳定币可不就要爆发性增长了。

《清晰法案》也是明着加强监管,背后偷偷地放松监管,把数字货币当做普通商品管理,实际上就是不用监管,但这之前是作为证券管理的,而数字货币衍生品交易本来就是作为证券进行监管的,没有什么变化,所以总的来说是放松了监管,有利于稳定币爆发性增长。

美元稳定币类似于金本位时期银行以黄金储备发行的英镑、美元等货币,或者清朝山西票号以白银储备签发的银票,增加了货币总的流动性,效果相当于印钞和降息,可以降低美债的融资成本,这是当下美国政府最急于想要的。

现在的特朗普关税并不能缓解哪怕一丁点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,因为这会导致通胀上升,美联储因此不敢降息,会让美国政府多付的利息超过关税所得,明显是不划算的,所以特朗普关税应该是另有所图,解决财政危机还需另辟蹊径。

美国国债急需降低融资成本,但美联储又不肯降息,于是就只能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,把稳定币这头通胀猛兽放出来,绕过美联储增加货币流动性,以解燃眉之急,至于通胀就管不了那么多了,那是一年或两年以后的事了,体现出了美国病急乱投医的心态。